2014年度亳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皖政办〔2014〕13号)要求编制而成。本报告全文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及有关行政复议、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五个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时限自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年度报告电子版可以在“亳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www.bzzwgk.gov.cn)上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亳州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地址:亳州市希夷大道455号,邮编:236800,电话:0558-5991075,电子邮箱:bzzwgk@sohu.com)联系。
一、概述 201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强公开力度,强化财政预决算、行政权力、公共资源配置、公共监管、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升级改版,充分发挥新闻发布会、政策解读、新媒体应用等新的公开载体作用,积极回应舆情,畅通依申请公开渠道,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动公开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网站栏目,在切实提升信息发布质量基础上,共发布信息近10 万条,其中:市级单位共发布信息19000余条,县(区)单位及乡镇政府共发布信息79000余条。与往年相比,信息发布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升。各级政府对政府信息发布和政务公开工作有了更高的认识,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
(一)加强政务公开机构建设。
重新调整我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将重点领域、新闻发布、舆情收集与应对等牵头单位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辉、市政府秘书长多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研究制定了加强和改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措施。对内设职能进行调整和优化,将政务公开工作和政务服务进行整合,实行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一体化管理,同步推进。
(二)强化业务培训。
邀请省政务公开办公室和省经济信息中心业务骨干,对我市信息发布单位和县(区)政务公开办、信息发布人员进行了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升级和信息统计工作培训。新网站运行后,又分别在市直和县(区)进行了网站升级培训。涉及重点领域信息发布,先后3次组织业务培训和一对一培训。对县(区)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工作又分别进行了强化培训。
(三)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协调推进力度。
针对重点领域14家单位,召开6次专题协调会议,对有关单位的信息发布进行督促、协调和规范。加强对县(区)政府办及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培训、调度,先后4次分别到县(区)召开不同层次的调度会议,促进市、县(区)工作同步进行。
(四)强化督促检查。
针对各级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栏目不完善、信息发布不及时、重点领域不规范等问题,组织人员集中开展了6次网上巡查,下发整改建议函304份,下发督查通报8期,查摆出具体整改问题1808项。各县(区)的政府信息公开网整改工作也在同时进行。
(五)突出亳州特色栏目。
在完善新目录规范的同时,结合亳州实际,分别开通了市气象局的公共气象服务、市物价局的价格服务和价格公示、食品药品监管局的中药材价格动态等特色栏目,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一是以巡查督查为手段强化网上巡查督查。市政务公开办专人定期对政务公开信息网进行巡查,通过网络交流、电话指导和下发整改建议函等多种方式,对各单位信息发布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督查和改进,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以网上办事公开为延伸全面推进网上办事过程公开。我市网上办事大厅已于12月1日正式启用,个人和企业用户可以直接在网上注册账户、申办事项。作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办事大厅对事项办理流程进行了公开。目前,网上办事大厅市直分厅共入驻行政审批及管理类事项435项,谯城分厅共入驻行政审批和为民服务类项目628项,提供在线办理267项。
三是构建市、县、乡三级统一的云平台。政府信息公开新版网站,是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全市统一云网站群,成为市政府、市直单位、市公共企事业单位、县(区)政府、县(区)直单位、县(区)公共企事业单位和乡镇7大层级的信息公开主体。
(六)推进行政权力运行、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公共监管五大类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是扎实推进行政权力信息公开。为构建我市网上审批系统,我市在2014年初就启动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对全市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新一轮的清理,采取下放管理层级、转变管理方式、取消、冻结、转报等五种形式,市直366项行政审批事项仅保留84项,9月份清理结果对外正式公开。
二是逐步扩大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积极推进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截至到12月31日,已发布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信息260余条。我市还积极推进财政预算第三方公开评审制度,亳州市级各财政拨款单位在2015年财政预算过程中,加入第三方评审监督环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审小组在预算编制环节实行全过程评审和监督。
三是着重推动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着力推动征地拆迁、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建立征地信息查询制度,全面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信息、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退出信息,已发布公共资源配置信息560多条。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强建立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结果全过程公示制度。
四是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已发布高校招生和财务、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医疗卫生领域医疗服务收费、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共491条。
五是进一步加强公共监管信息公开。及时公开发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国有企业财务、食品药品安全等监管信息共268条,向人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
(七)政策解读措施及热点舆情回应情况。
一是完善新闻发布会机制。针对重点领域信息实行新闻发布机制,每月一次重点领域信息新闻发布,并实行文字和视频全文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开。根据市新闻办的计划,召开新闻发布会12次,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对重点领域工作和民众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及时进行了认真解读和新闻发布。
二是全面推行政策解读机制。各部门以政府和政办名义出台文件时,将同时发布政策解读,确保公众知情权。截至目前,市政府共发布政策解读共55条,市直相关部门发布政策解读近300条,对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政策等进行了详细解读。
三是加强舆情收集与回应机制。舆情收集和回应是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舆情回应方面加强政务公开,就是加强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我们将市民论坛、市长热线、在线访谈、政务沟通零距离、在线调查、行风热线、重大舆情等整合为舆情收集与应对专栏。及时介入,甚至提前介入,发布相关信息和回应公众舆论。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及有关行政复议、诉讼情况
依申请公开是群众行使知情权的重要方式。为依法依规满足人民群众的特殊信息需求,建立了功能较完善的网上依申请公开渠道,申请人可以在线提交申请和反馈,依申请公开相关资料的下载、查询、咨询、投诉等服务正在逐步优化。市直相关单位都能及时受理收到的申请,并在15个工作日的时限内予以答复,对市民论坛等渠道反馈的咨询投诉也能及时跟进。2014年办理依申请公开4件。市政府及其部门、直属机构没有收到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投诉举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我省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皖价费〔2008〕208号)规定,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一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可收取检索费、复制费、邮寄费。我市没有发生政府信息公开收费情况。
五、存在问题
(一)我市县(区)政务公开办专职人员较少,各部门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的人员兼职较多,基层信息发布员更换频繁,工作连续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县(区)政府信息公开基础薄弱,各县(区)发展不平衡。
(三)主动发布的信息规范性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2015年工作思路、具体举措
(一)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规范网站栏目设置,让公众“一看就明白、一查就知晓”。突出抓好行政审批、招投标、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价格和收费、征地和房屋征收及公共企事业单位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发布协调与监督等制度,及时答复公众询问、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公开实效。
(二)深化政务公开内涵。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政务晒在阳光下,深化行政决策公开,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和听证制度。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职权依据、过程和结果等,依法需要保密的外,一律及时公布。对涉及公共、公众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均应向社会公开。
(三)着力抓好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提升县(区)政府信息公开水平,下力气推动乡镇政府信息公开落到实处。
(四)切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培训力度。
编制亳州市政府信息公开业务操作指南,开展多层次业务培训,实施重点部门业务对接制度,强化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人员业务素质。
(五)全面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
公共企事业单位事关千家万户,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各级、各部门将以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行业和领域作为重点,推动涉及群众利益的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
2015年2月12日